找到相关内容9869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妙祥法师答:有正知见的人,不必持戒,对吗?

    会尊重你,鬼神也会尊重你。所以有正知见的人必然是持戒的人,不持戒的人必然是没有正知见的。不持戒是什么呢?他是罗刹类,或是波旬。如果一个人就修得了定力,能在虚空飞行,如果不持戒,那将来的结果也是罗刹鬼。...

    妙祥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0/18021791044.html
  • 地·道·证正法

    因此《现观庄严论》说道种智要了知三种道,就是指的这三种。这三种道又可归纳为两种道,即小乘道和大乘道。按照定义来说,只要生起无伪的真实出离心,必然入道,且必然是入小乘道或者大乘道随一。大乘道定义是:生起...当然是否定的,因为生起出离心必然入道,这是前提,必然是小乘道和大乘道随一,也是前提,那么生起出离心没有生起菩提心的情况,如果不是进入小乘道是进入什么道呢?因为生起了出离心,所以必然是入道。   地道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84185629.html
  • 用电触鱼丧生

    看似偶然,内含必然。不去捕鱼就不会遭此报应。...

    佚名

    |杀生|因果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9/0041455625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什么是异时的互存关系

       赵朴初答:如种子和芽的关系:因为过去先有了种子,所以今天才能有芽生;也因为今天有芽生,过去的种子才名叫种子,这是异时的互相依存的关系。从另一方面看,种子灭的时候也正是芽生的时候,芽生的时候也正是种子灭的时候,在这里,芽和种子的生与灭现象又是同时的互存关系。总之,无论其为同时或异时,一切现象(法)必然是在某种互相依存的关系中存在的,没有任何一个现象可以说是绝待(绝对)的存在。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21330410682.html
  • 徐恒志答:什么叫“三维空间”、“四维空间”、“多维空间”?

    问:什么叫“三维空间”、“四维空间”、“多维空间”?  徐恒志答:“维”是一种度量,如几何平面即二维。长、宽、高便构成“三维空间”。在三维空间坐标上,加上时间,时空互相联系,就构成四维空间连续区。现在科学家已承认十一维空间。空间维数愈高,说明其境界愈不可思议。佛陀法身遍满广大虚空,维数必然是无限大。由于复度多空间的学说,可以减少人们对佛教种种不可思议境界的怀疑。

    徐恒志

    |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5494111403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何谓“念念菩提,步步无生”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这是解脱(梵语vimoksa)之后的法语,明心见性者,他的身口意三业,必然能超越善恶之心,远离对待之法,不受五欲(梵语panca kamah)六尘(梵语sad visayah)所染,自性光明自得,念念解脱,念念觉悟,对自己的心念一清二楚,丝毫不迷惑,一念一世界,一念一国土。见性的行者,一举手、一跨步,施为动作,皆亦解脱,无有束缚,念念与步步,于自性中皆无相无住,故名念念菩提,步步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3334412242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修行之人,何以要断爱欲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六道众生所以不能证得菩提(梵语bodhi),就是不知爱欲自性不可得,因此,无止尽贪求爱欲,因爱欲故造业,因造业感召轮回之报,是故,修行者必然要断爱欲,普得清净自性之彰显。   佛说四十章经云:“人怀爱欲不见道者,譬如澄水,致手搅之,众人共临,无有其影者,人以爱欲交错,心中浊兴,故不见道,汝等沙门,当舍爱欲,爱欲垢尽,道(梵语marga)可见矣!”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9535212331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佛制定过午不食戒,有何好处?修行到何种境界,才可持过午不食戒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过午不食的好处极多,是故佛陀制定之:   一.食欲少,能减低男女爱欲之心。   二.能得身心轻安,让肠胃得到适当休息。   三.易入禅定(梵语dhyana)。   四.有更充裕的时间可修行悟道。   五.欲得解脱(梵语vimokso),食欲必然净化故。   六.三世诸佛皆依过午不食。   持过午不食有如上所述之好处,有理念而持午,人人皆可行之,持之以恒,即可得到持午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9574712334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佛教的典籍,难懂难读,要如何才能深入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佛教(梵语Buddha-sasana)教义的确深广无际,浩瀚如海,难懂难读,要深入法海,体解大道实在是一件不易之事,但只要我们有信心、有耐心、有毅力、有恒心,终了还是可以到达彼岸的。   在学佛过程常亲近善知识(梵语kalyanamitra)是必然须要的,因为善知识可为我们解开经典的奥义,让我们心开意解,同时,行者必须广学多闻,由闻思修下手,日积月累,心地自然能开拓出新天地来。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185312352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念佛之人,若欠别人债务,到命终之际,不幸债务还不完,能带业往生吗?或是再轮回来还他人之债呢?

     如本法师答:能否带业住生要看念佛的造化如何!假使念佛者心念坚固,正念现前,突破一切妄想,向前一步是莲池,退后一步是地狱火坑,因此,万念归此佛念,亦得带业往生。   倘若欠债的心念无法净化,耿耿于怀,惦念不忘,恐怖心现前,正念不能提起,如此欲得往生,甚为困难!还债是有时节因缘的,因缘会遇,必然偿还他人之债,因果(梵语hetu-phala)循环,理所当然,毕竟,因果平等故。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1583712389.html